【联系我们】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成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题一

2010-9-11 00:00| 发布者: liqiang| 查看: 1263| 评论: 0|原作者: liqiang

摘要: 1.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简答)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和中国的政局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 ...

    1.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简答)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和中国的政局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⑵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的根源。
  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与阶级基础。
  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总之,毛泽东思想是应时代呼唤并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答)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
  ⑴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⑵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⑶建设和军事战略⑷关于政策和策略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关于党的建设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及其意义? (简答)
  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所规定的科学含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⑵这个规定阐明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因而是经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毛泽东思想是总结全党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⑶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反对“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右倾错误倾向的有力武器,因而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正确前提。
  4.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本观是什么? (简答)
  ⑴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⑵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时并闪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⑶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初步探索。
  ⑷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5)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着重产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6)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提议,等等。(7)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
  5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论述)
  ⑴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展的普遍规律,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一般的指导原则,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同时,根据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思想最显著的特点。⑵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在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独具特色的内容,其基本方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而并不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⑶毛泽东思想又是完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农民为主要群众,在这样的国度中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这决不是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和照搬别国经验就可以解决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中国实际,用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这些都是马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从未论述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毛泽东思想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6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论述)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了大量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军事原则,战略策略和政策,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历程中,毛泽东等在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工业化,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执政和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特点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但毛泽东晚年也有失误,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得到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上面所述,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7.试述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论述)
  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等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思想高度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完整的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多方面的展开,并达到成熟。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其基本点是;①正确区分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及其作用,即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又具有妥协性,由此确立了在不同时期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策略。②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国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确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的思想。③明确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④深刻地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经验,即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特点和规律而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想,初步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丰富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有一整套具体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由此达到成熟,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8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论述)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⑴从理论来源和本质属性看:毛泽东思想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也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孕育于毛泽东思想之中,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当代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一般理论基础,那么,毛泽东思想则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特殊理论基础。这就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具有继承,发展的关系。
  ⑵从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像一条红线连接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牵住了这条红线就会从根本上把握住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的,以及三者之间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的关系。⑶从总体系和总范畴看:毛泽东思想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当然也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但是,由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所处的时代及时代主题不相同,自然就会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风格上,主题上,方式上,角度上显现出了差异。然而,它们之间在总体系和总范畴上是紧密联系的,是一致的。
  9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简答)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是:
  ⑴基本特点是: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③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__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④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经络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⑤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不平衡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⑵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0.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简答)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历史任务是:
  ⑴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之下,近代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外推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应该完成的历史任务。因此,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工同富裕。
  11.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简答)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这是因为:⑴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政治上,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外交主权等逐步丧失,中国已国不成国;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进行出口贸易等特权,中国的经济命脉已牢牢地被列强控制了;文化上,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实施文化侵略政策,中国人民的精神被麻醉,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另外,西方列强还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无恶习不作,中国人民的物质损失 和精神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要改变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掠夺。所以说,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⑵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所以说,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简答)
  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13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优缺点? (简答)
  ①中国工人阶级最早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到70年代成为产业工人。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达200万人以上。②中国工人阶级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一样,具有工同的阶级优点:第一,不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具有大公无私的彻底的革命性;第二,他们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第三,他们富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③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上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高度集中,容易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第二身受三重压迫,即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所以反抗精神强,革命坚决彻底;第三,中国工人阶级多数来自破产的农民,所以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
  14.论述中国由一个独立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及过程? (论述)
  ⑴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是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社会。②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又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速;③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强迫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牢牢地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命脉,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论述)
  ⑴近代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旧民主主义革命屡次失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及政党。这个新的阶级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的元首阶级队伍成长壮大,到五四运动前,人数已达到200万。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人的罢工次数增加,斗争的内容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元首阶级开始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⑶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报刊;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和影响随着对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流派的斗争的胜利而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⑷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元首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16.如何理解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论述)
  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人民始终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个任务互相关联,但不能相互代替。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⑵由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国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首先进行反帝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发展生产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工人富裕创造前提。所以,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中国近代的历次革命运动包括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内的三大高潮,都在为完成这一任务而努力。⑶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的。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针对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所以毛泽东指出这个阶段的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17.试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 (论述)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⑴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革命运动和历次反抗斗争,相继走向失败。历史证明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直到胜利,太平天国革命和辛亥革命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辛亥革命由胜利转入失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仍然需要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也随着发展,先进的元首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使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⑶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反对封建文化,大力宣传民主主义文化,为新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以科学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这表明中国的先进分子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代替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作为革命旗帜。⑷十月革命开辟了元首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处于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并成为世界元首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以上这些条件,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具备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由于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革命实现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18为什么说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简答)
  ⑴中国是一个封建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的主体。没有这个主体群众的参加,任何形式的中国革命都不可能真正成功。⑵农民阶级是帝国主义的掠夺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直接压迫对象,他们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⑶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革命的基本内容。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⑷元首阶级对农民阶级的领导,是实现元首阶级领导的核心问题。广大的农民特别是贫农,是元首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从以上革命的任务,内容,领导权以及革命的依靠力量各方面分析,中国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19为什么说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简答)
  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首要对象。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命脉,并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直接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个体农民,严重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帝国主义践踏中国主权,割占中国领土,并成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总后台,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所以必须首先反动帝国主义,才能争取民族独立。⑵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主要对象。地主阶级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农民,使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农业生产力极为低下,致使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缺少最起码的条件;封建剥削制度是封建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所以封建主义是中国现代化和政治主体的主要障碍。只有反对封建主义,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20简述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 (简答)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家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阶级包括富农,中农和贫农,三者状况不同,对于革命的态度也不一样。富农占农村人口5%,他们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带有半封建性,但一般自己也参加劳动。他们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绑架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的土地也可能保持中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20%,一般不剥削别人,经济上能自给自足,政治上没有权利,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元首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的70%,贫农没有土地或很少土地,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1简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 (简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其主要特点有:第一,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第二,新民主主义的,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采取民主集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新民主主义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过程中,一定时期采取的一种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2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论述)
  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革命对象与动力相同,最大区别是革命的领导者不同。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民主革命,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者。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特别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迅速取代了五四运动前的西方民主主义的思想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有了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完全不同的前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避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又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把新民主主义作为一种过渡,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特点。⑷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那种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过时了,任何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从以上四点看,中国冷气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3.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 (论述)
  毛泽东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是:⑴“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⑵“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人民代表大会制。⑶新民主主义政治既与警察美式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区别,又与苏联的无产阶级苏维埃不同,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具体说来: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疾要的是土地问题。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一个必要步骤。⑵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力政权的经济基础,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从而为向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⑶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封建文化,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具有以下特征: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⑵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⑶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而也是民主的文化。总之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4.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简答)
  ①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动员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完成这一基本任务。②中国人口的80%是农民,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人民军队的来源主要是农民、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实际上就是空着军装的农民。③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武装斗争,主要是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广大农村是革命的战略基地,这是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在此积蓄和发展革命火种。因此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农民,创建根据地,是革命必由之路。从以上各点看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25.怎样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简答)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怎样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呢?主要是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⑴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军的指导思想,坚持对军队进行军队性质与宗旨教育,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⑵政治领导就是用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上的正确指挥军队工作,使其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⑶组织领导就是在军队中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军在边上,班排建立小组,保证军队绝对服从党的命令。
成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题二
参考答案
  26.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是什么? (简答)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在实践中,毛泽东把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逐步系统地完善起来,形成了三个基本原则:①官兵一致原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委,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全军团结一致。②军民一致原则,就是秋毫无儿的民众纪委,宣传,组织和武装群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③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我军独具的光荣传统,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生要保证。
  27.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什么? (论述)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⑴必要性①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仅有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还有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大资产阶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单凭无产阶级孤军奋斗不可能取胜,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共同对敌。加之中国军阀内部矛盾与斗争,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争取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两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则占全国人口的约大多数。中国无产阶级要打倒三大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与长期性,决定了中国无产阶段及其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⑵可能性。①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②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决定了中国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
  28.为什么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论述)
  把党的思想建设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个突出特点。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因主要有: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需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也就是要在履行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如果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完成履行客观世界的任务则是不可能的。②它是由中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要万分,封建主义影响较深的国家,农民,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之中,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有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要少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③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深刻地反映在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容易左右摇摆,走极端,在组织上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作风上常常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要克服这些错误,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必须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位,以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29.简要回答“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 (简答)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完整,是毛泽东在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
  ⑴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斗争形式。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因而没有武装斗争,便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能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势,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不能开辟,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⑵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革命也就成了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必须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作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根据地必须逐步发展扩大,采取波浪式地推进的政策,发展巩固中心区域,扩大边缘区域,然后向前推进。不发展根据地,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声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武装决战。
  ⑶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发动起来,从根本上摧毁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党和革命武装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展土地革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关键是要制定和政策,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又要保护中间阶层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站在革命一边,使根据地兴旺发达。
  30.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简答)
  ①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新的路线和改革,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②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③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诊断。八七会议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31.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简答)
  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国民革命失败后,在革命实践中了“教条主义”,“城市中心”的模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决定放弃进攻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试论中国土地革命路线? (论述)
  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必须制定一套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1928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分田试验的基础上,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 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买卖土地;除老细疾病及服务公众的勤务者外,一律强制劳动;土地分配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或以几个尹和区为单位,一是按人口平均分配,二是能劳动者可多分得一倍的土地;还规定了山林分配法,征收土地税等。1929年4月的《兴国土地法》对《冈山土地法》作了重大原则性修改: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1931年2月,毛泽东指示各级政府又发布告,规定得田的人由他仅有,别人不得侵犯,又改变了农民只有使用权,规定,明确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1935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错误政策,规定对富农经营的土地,商业及其他财产不予没收,保障富农扩大生产与发展工商业的自由。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承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主富农地参加抗战。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45年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它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一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33.论述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形成 和确定的过程? (论述)
  我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⑴在中国共产党内,李大钊,瞿秋白,澎湃,毛泽东等人比较早地认识到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毛泽东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大革命时期,他就把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到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的高度,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改变原定计划,率领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发,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
  ⑶1928年底,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第一次从理论上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930年初,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第一次明确了党的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同年5月,毛泽东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⑷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和“城市中心论”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使全党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认识逐渐有了转变。1935年遵义会义后,毛泽东倡导以“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逐步被大多数同志所接受,1936年至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著作中,进一步全面谁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标志着这一理论形态的最终确立,成为全党思想上的共识。
  34.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过程? (简答)
  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在党纲中就已经有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因缺乏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未能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国家政权形式。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建立“劳农专政”“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主独裁张,对专政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主政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口号。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这一政权实质上已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的范畴。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包括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1948年12月,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要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35.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答)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只有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只有发扬人民民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力的专政。②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是民主集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先例政权的机关是用普选方法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政府。④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对内维护国家的统一,独立,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以至消灭阶级,实现大同。
  3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优点和特点? (简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逐步摸索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体现了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既保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使各个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各尽其责。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便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⑷人民代表大会采取的协商与表决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了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与科学。
  37.简述三三质的性质及其特点? (简答)
  三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采取的形式。在这个政权中,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其性质是新民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其施政特点:一是要体现抗日与民主两大精神;二是要兼顾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三是共产党必须依靠政策,真理争取优势,掌握领导权,保证这一政权的新民主主义性质。
  简述《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立的规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对各项制度和各方面的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七章,共60条。总纲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阶级敌人实行专政。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
  38.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论述)
  因为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
  民主和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不能相互混淆。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他们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而专政的对象是占人口极少数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有,对敌人来说,是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即强迫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对人民来说,只能采用民主的方法,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只有对人民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阶级统治力量,更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也只有对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粉碎他们的一切反抗和破坏,人民内部的民主权利才有保障。
  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民主。民主与专政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39.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论述)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思想主要包括三个要点:第一,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决议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了城市。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和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决议还指出,“在城市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主要的依靠对象是工人阶级,不是贫民群众,更不是资产阶级。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的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一步一步地去战胜这些敌人。”第二,工作重心由领导军事斗争转向领导经济斗争,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决议指出,进入城市以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临程式各样的情况,做程式各样的工作,但是,“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第一是国营工业的生产,第二是私营工业的生产,第三是手工业生产。”城市中其他的工作,例如党的政权机关的工作,工会的工作,其他各种民众团体的工作,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肃反工作,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为此,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第三,由上述两个转变,而来的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为此形成的一些不适应城市工作与经济建设需要的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为此要克服小生产者的观念和长期分割的,各自独立的农村根据地形成的一些不适应城市工作与经济建设需要的思想与作风。讲,就是要加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思想与整体观念,认真克服小生产者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要学会”弹钢琴“,做工作要讲求计划性,准确性和效率,克服”单打一“的工作方式和手工业式的工作方法;要提倡深思熟虑,深入具体的工作作风,反对骄傲自满,停步不前的保守思想;要学会经济核算,克服供给的平均主义观点,严格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
  4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文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简答)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建设经验,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即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的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讲话的基本思想是借鉴别国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简答)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这是总路线 的主体;一是逐步实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现翼。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它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展的必然。
  4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简答)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是:⑴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这不仅是制止农村,正确解决国家工业化与小家经济之间矛盾的唯一正确办法,而且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⑵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引导农民摆脱私有上公有道路,这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能使农民愿意接受,从而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43.简述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简答)
  ⑴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与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⑵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⑶注意把对企业的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4.简述中共人大的历史功绩? (简答)
  ⑴科学分析了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的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⑵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建议,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新的思路。⑶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要求加强对国有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⑷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务,要求坚持民主集中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加强人民群众的联系,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
  45.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论述)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成为历史的必然。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中国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同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确立了中国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社会主义而进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最主要的社会制度上的保证。第二,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成了国家的主人,并为世界民族解放树立了曲范。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的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因此,是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46.试述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农业合作化?实现农业合作化有哪些有利条件? (论述)
  ⑴在全国性的土地改革之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也已经出现,而许多贫农因为种种原因仍然处于贫困地位,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这种现象说明了个体经济和分散的家庭经营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它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是相背离是,是不利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所以,必须在土地改革合趁热打铁,依靠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使广大农民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⑵用大机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有力条件:①国际国内条件十分有利。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经济不但恢复到抗战前最好水平,而且经济结构得到高速,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政治稳定,社会清明,工农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际环境也非常有利。②在广大农民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土地改革合,广大农民由于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富裕,他们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是农业合作化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他们中的觉悟较高的分子,这种积极性更大。③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利保证,在长期的民主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已经出现了善于领导农民的特点和优势,并有领导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的经验。
  47.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简答)
  第一,科学分析了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掰的根本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早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建议,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新的思路。第三,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要求加强对国家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第四,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务,要求坚持民主集中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
  48.党在进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简答)
  客观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主观上,中央和地方不和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最终导致在经济建设中盲目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
  49“双百方针”? (简答)
  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共产党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要百花刘放,学术问题上要进家争鸣。这一方针要求在艺术上使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自由发展,在科学上使各种不同学术流派自由对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或禁止一种风格,学派或另一种风格,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要通过自由讨论实践来解决,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去解决,从而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指明了方向。
  50.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 (论述)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主要内容是: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盾同以往社会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完善加以解决。下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前进。⑵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敌这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民主的办法。⑶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第四,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51.怎样认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论述)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端;第二,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第三,这一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其历史局限是:第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致出现“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从而使探索走入歧途;第二,探索过程中所形成 的一些正确理论成果,也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背离;第三,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主要是指1957年后发生的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的错误。出现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学习地址:济南市花园路58号(历城区党校大门口咨询接待处)。

    : ck@sdcknet.cn

咨询电话:053169951586  15552879166  13176021506

    址:山东省成人教育考试网 www.sdcknet.cn

乘车路线:市内乘30路、80路、118路、201路到辛祝路南口站下车,乘11路、138路、308路、K91路到华信路北口站下车,沿花园路与华信路十字路口向东50路南历城区党校大门口咨询接待处




 
 
成考咨询
成考咨询
职业资格
联系电话
花园路58号:
0531-69951586
山大路175号:
0531-58587197
奥体西路1222号:
0531-58587196
欢迎咨询
 

济南市花园路58号(历城党校)|电话:0531-69951586 QQ:873877093|Archiver|山东省成人教育考试网 ( 鲁ICP备17001456号-1   

GMT+8, 2024-5-20 17:30

返回顶部